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中医食疗 > 瘀血体质的临床表现症状有哪些,瘀血体质人群怎么调理

瘀血体质的临床表现症状有哪些,瘀血体质人群怎么调理

2022-12-21稿源:食疗网
瘀血体质是中医体质九分法里一种分型。瘀血体质人表现为手脚冰凉、怕冷等症状,面容没有光亮,即没有血色。中医叫瘀血证,现在叫瘀血体质也有叫血瘀的。那么,血瘀体质的症状有哪些?血瘀体质该如何调理?

血瘀体质是什么意思?什么是血瘀

血瘀体质是指因人体脏腑功能失调,容易出现血液运行不畅,或内出血后血不能消散形成瘀血内阻证候的体质。换句话说,瘀血体质就是全身性的血脉不那么畅通,有一种潜在的瘀血倾向。

特别是在气候寒冷、情绪不调等情况下,很容易出现血脉瘀滞不畅或阻塞不通,也就是瘀血。

血瘀体质的具体变现,就是瘀塞在什么部位,什么部位就发暗发青、疼痛、干燥骚痒、出现肿物包块,当然此部位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。

中医瘀血形成的原因和变现症状

血瘀体质形成,中医认为主要与先天禀赋,或后天损伤、忧郁气滞、久病入络、七情不畅、寒冷侵袭、年老体弱等原因有关。形体特征和以瘦人居多。

瘀血体质的临床表现症状主要有:平素面色晦暗,皮肤偏暗或色素沉着,容易出现瘀斑、易患疼痛,口唇暗淡或紫,舌质暗有点、片状瘀斑,舌下静脉曲张,脉象细涩或结代;或眼眶黯黑,鼻部暗滞,发易脱落,肌肤干,或有出血倾向、吐血,女性多见痛经、闭经,或经血中多凝血块,或经色紫黑有块、崩漏。

在心理特征上,血瘀体质的人群容易性情急躁,心情易烦,健忘。
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瘀血体质易患出血、癞痂、中风、胸痹等病症。

瘀血体质人群怎么调理,血瘀的中医养生原则

瘀血体质对人的寿命、健康、美容的影响靓良大,是一个要引起高度注意的体质。但是完全不用害怕、不用悲观,可以在后天的生活中去调理改善血瘀体质。

1、瘀血体质饮食要注意活血化瘀,忌食寒凉。

瘀血体质吃什么好?建议多吃:黑豆、黄豆、香菇、茄子、油菜、芒果、番木瓜、海藻、 海带、紫菜、萝卜、胡萝卜、金橘、橙、柚子、桃、李子、山楂、醋、玫瑰花、绿茶、红糖、黄酒、葡萄酒 等具有活血、散结、行气、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。

2、瘀血体质人群要适当多运动

心肺功能被唤起非常有助于消散淤血。但是中老年血瘀质的人不宜参加剧烈、爆发、 竞技的运动。

3、通过调解情绪来瘀血体质

精神养生对血瘀质尤其重要。肝气不舒导致的血瘀。典型的血瘀质,绝大多数是情志不展、内心不敞亮。多多的和乐观开朗的人在一起参与团体活动。培养一些兴趣,让自己沉浸在一种爱好里,体会聚精会神的乐趣。

4、起居也是非常重要的调理瘀血体质的注意项

对于瘀血体质的人群来说,早睡早起是非常重要的,血瘀主要是因为肝气不舒,子时之前睡觉才能保证肝血更新。保养的 关键在春天和清晨。春季和早晨阳气生发,多做舒展活动。秋冬要特别注意保暖。

5、血瘀质的中医药物和非药物调理方法

若是血瘀阻于肺,患者可出现胸痛、咳嗽、气促、喘息、胸闷、心悸、舌质紫暗等症状,可给予活血理气,行瘀通络的中药方剂治疗如桃仁红花煎等。

若是血瘀阻于心,可以导致胸背疼痛、口唇青紫、心悸,可以给予活血理气、通脉的中药方剂治疗。

另外,血瘀质的人很适合推拿,拔罐、刮痧、放血疗法。

  • 大家还在看
  • 「发物」真相大揭秘

    中医食疗学深度解析「发物」:从发热、发风到光敏性食物,全面盘点7大类发物禁忌清单!揭秘发物如何诱发疾病、干扰药效,教你根据体质科学忌口,附实用对照表与健康饮食法则。一篇文章说透发物的真相,助你吃出健康!

    2025-02-26
  • 六味地黄丸深度科普:滋阴补肾的明星药物,你真的用对了吗?

    探索六味地黄丸的科学奥秘,深入了解这一传统中成药的起源、功效、适应症和禁忌。本文为您提供关于六味地黄丸的全面科普,包括其在治疗肾阴虚、提高免疫力方面的作用,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以避免潜在副作用。

    2024-12-29
  • 中医养生顺口溜:传统智慧的健康秘诀

    中医养生顺口溜,这些流传千年的健康秘诀,不仅易于记忆,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指南。

    2024-12-27
  • 高血压在中医叫什么病?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及分型

    高血压是现代医学的病名,中医上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。在中医学体系里,中医通常以高血压的表现来命名,如以头晕眼花为主证的叫眩晕、以头部疼痛为主证的叫头痛。

    2023-02-11
  • 食疗养生怎么吃?按照这4个建议做准没错

    食疗养生不是简单地吃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。吃什么,怎么吃?归根结底,只有做到因人而食、辨体而补、对症而疗、顺时而养,才能真正达到食疗养生的效果。

    2023-01-11
  • 痰湿体质的症状及痰湿体质如何调理

    痰湿体质患者容易生痰、生湿,产生不适感,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,可以为痰湿、阴液不足或阳不足。痰湿体质源于水液在体内积聚而生痰、生湿,生痰湿后又会造成不同的症状,那么痰湿体质的症状有哪些,痰湿体质如何调理?

    2022-12-21
微信扫一扫
查看传统中医食疗学
养生知识
中医食疗学微信公众号